李稻葵:中國實體經濟未來五到十年將有質的提高
2018-04-1716:09:58來源:新華網
4月8日至11日,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11日,博鰲亞洲論壇“實體經濟與金融力量”思客會舉行,本次活動由新華網思客、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新華網海南分公司承辦。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會上發表主旨演講。他認為,未來五到十年是中國實體經濟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幾年,中國的實體經濟會有質的提高。他同時表示,金融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金融只有在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過程中才能找到自己發展的機遇。
李稻葵在思客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中國正站在世界實體經濟回升的起點上,要抓住這個機遇。
首先我想談一個觀點:未來五到十年是中國實體經濟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實體經濟會在未來五到十年之內有一個質的提高。
三大因素得出這個結論。
第一,未來五到十年,全球的實體經濟應該有望保持相對穩健的回升態勢。盡管全球政治形勢比較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政策出現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包括美國在內的社會出現了內部的撕裂,但是,我們應該比較清醒地認識到,經濟有它自身的發展周期,現在我們站在了世界實體經濟回升的起點上,要抓住這個機遇。盡管美國自身的結構性問題還在加深,財政赤字問題嚴重,國債水平還在提高,對全球的貿易逆差短期內難以逆轉,但現在美國實體經濟還是處在向上的發展階段,美國的經濟未來若干年保持GDP增速2.5%問題不大。其他新興市場經濟也是處于回升階段,歐洲的經濟穩步回升,俄羅斯、巴西的經濟同時也在往回升。
第二,科技的發展現在又到了一個周期的新起點,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輪的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投資面貌。注意,我沒有說這一輪的人工智能、這一輪的大數據馬上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我是說它會帶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新科技的發展第一步影響的是投資,但它不一定能夠馬上實現它的預期。就像本世紀初,我們看到在美國出現了一輪互聯網的泡沫,當時并沒有帶動互聯網經濟突飛猛進,那時亞馬遜還不行,eBay還沒有起來,還沒有阿里巴巴。但是,那時候的互聯網浪潮確實帶來了一輪投資浪潮,而投資直接影響宏觀經濟。我這里面有一個潛臺詞,大量的高科技投資,很可能會淪為泡沫,最后破裂,請大家一定注意,我的潛臺詞是比較正面的,我是贊揚這個泡沫的?,F代世界經濟相對而言是資金過剩的經濟,是主題缺乏的經濟,一旦你創造一個主題,或者是鐵路,或者是互聯網,或者是電氣化,或者是人工智能,投資馬上蜂擁而上。投資一來,經濟就上升了,這是我們中國經濟未來五到十年實體經濟有望上臺階的第二個因素。
第三,這個因素最重要,中國的實體經濟,此時此刻到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我們的實體經濟現在是全面趕超。中國經濟,可以這樣講,是當今世界經濟中實體經濟布局最完善的經濟。我有時候開玩笑講,我們這個經濟體,既生產草鞋,也生產高端的、和意大利皮鞋競爭的上萬塊皮鞋;我們既生產最簡單的自行車,我們也生產復雜的高鐵、大運力火箭、發射衛星以及我們的大飛機,如此完善的布局,這是全球經濟沒有的。相比之下,美國的產業布局是非常極端化的,既有非常高的科技,也有質量不行、研發上不去的產業,這是美國經濟的結構問題。
金融行業要想方設法為我們百姓創造高質量的金融資產
下面講金融。實體經濟要起飛,對金融是一個重大機遇,金融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也只有在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發展的機遇。我們的金融基本矛盾就相當于社會矛盾一樣,金融的基本矛盾是日益增長的在企業和老百姓手中的現金與相對短缺的高質量金融資產之間的矛盾。我們的現金很多,我說的現金是指存款、理財和我們手中的現金。但是我們的金融資產有多少呢?比如理財產品現在垢病很多,很多理財沒有配置到真正發揮作用、能夠給我們高回報的金融產品上去,很多理財產品背后是爛資產,這是我們金融行業的基本矛盾。所以,金融行業的使命或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想方設法為我們的百姓去創造高質量的金融資產。怎么創造?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要尋找最好的投資項目,就是要緊緊抓住剛剛我說的中國實體經濟不斷升級的重大機遇。這是我理解的金融改革的基本任務。
具體來說怎么辦?我想未來五到十年金融領域要做好的第一件事:防控風險。防控風險的本質,一定要把那些不良資產消滅掉、化解掉,相當于金融體系的腫瘤要消滅掉。金融跟房地產不一樣,金融是一盤棋,只要某一個地方出現問題,馬上反映到全局。所以我呼吁,要把那些腫瘤干掉,要把那些不斷吸納我們金融資產的壞的投資項目消滅掉,該重組就重組,該關門就關門,該轉給財政的就轉給財政。
第二件事:多元化。我們金融體系太單薄,現在銀行吸納現金的量非常大,大量的貸款是經過銀行出去的。銀行是一個渠道,我們人為強迫很多貸款必須通過銀行走,只要不通過銀行,就好像你是歪門邪道,你就是影子銀行。從這個方面看,我們的金融體系太單薄,要打開渠道。我強調一點,這里有一個誤區,很多企業家總覺得上市是唯一的成功標志。其實坦率地講,不一定所有的企業都適合上市,上市是美國市場經濟的玩法,其他市場經濟,德國、歐洲的不一定是上市這個渠道,有大量的非上市企業長期都是家族或者投資者控制的,非常穩健,比如說輪胎這個行業,輪胎行業老大是米其林,米其林三四代人了,但是它不上市。所以我要呼吁,我們要學華為,大量的錢搞研發,才能辦成百年老店,才能科技領先,才能變成全球品牌。不是說股市不好,很多企業上市以后,玩著玩著就沒了,不一定最好。
第三件事:正規的證券市場一定要做好,包括股市,一定要做好。我個人觀點,一定要夯實法治基礎。舉個例子,比如說我是小股東,我告上市公司犯規了,結果法院判上市公司給我補償一千萬。這其實告錯了,上市公司的錢是股民的,應該去罰內部人,是誰簽的字,誰造的假。板子打錯了,為什么?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證監會沒有法律能力,沒有刑事審判權,沒有刑事執行權,它只能罰款。所以我非常高興地看到,經過社會多年的呼吁,包括我個人的呼吁,國家現在終于決定在上海成立金融法院。我呼吁還要成立金融檢察院,讓他們代表股民去抓違規者,檢察院把案子遞交給法院,法院按照專業標準去判,這樣才能真正夯實我們的法治基礎。